欢迎访问周口党史方志网官网!今天是:
当前位置:主页 > 红色记忆 > 党史人物 > 正文

张 侠

〖发布时间:2024-04-07〗 〖字体:放大 正常 缩小 〖信息来源:周口党史方志网〗 〖打印本页〗

    张侠,女,1922年生于河南周口。自幼爱好美术。8岁时随姐姐在济南读书,同时在住所附近的国画社旁听。1937年年底,张侠从山东济南随同四姐夫孔祥武返回家乡。初中课程还有一部分没读完,就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继续读书,又因全国抗战的形势,也不允许张侠再学习下去了。于是她开始在家里画点抗日救亡漫画,后来到商水县县立第三小学(现川汇区文化街)教美术课。

    三小校长李典则,教导主任李玉亭,音乐教师李俊亭和张侠四人,经常在一起议论延安情况和全国战略形势,晚上收听各条战线胜利消息,抄写大字报,由高年级学生趁夜贴出。张侠和李典则画一些大型的救亡漫画,印成桌单、门帘等,所卖收入作为募捐救亡活动基金。张侠和李俊亭组织歌咏队,由高年级同学深入各街道教社会青年学唱抗战歌曲。同时,排练一些小型歌剧节目,为群众演出。在编排歌剧时,张侠也亲自参加,她扮演过《放下你的鞭子》中的香姐,这个角色演得比较成功,曾一度轰动周家口,这支宣传队还先后到附近西华、淮阳和项城等县演出过。

    由于商水三小抗日救亡活动比较活跃,引起了国民党区党部的敌视,很快就把三小的抗日救亡组织查封了。张侠随李典则、李玉亭、李俊亭等人,到周口西部黄楼村一带的农村宣传抗日。1938年8月,由张先舟介绍张侠参加了中国共产党,同年10月转为正式党员。

    在农村,张侠不仅教唱抗战歌曲,宣传抗战道理,传授文化课,表演话报剧等做好抗日宣传工作,还组织了青年团、妇救会、儿童团等抗日团体,最大限度的把广大群众团结到党领导的抗日组织周围。1938年的10月,日寇从空中、水上、陆地三路进攻周口,群众伤亡很重,张侠等人白天全部投入救护工作,夜间参加慰问战士活动,把演出募捐来的毛巾、牙膏等慰问品送到战士手中。

    当时与日寇正面交锋的是国民党骑兵十四旅。该旅是老西北军,虽然在当时骑兵中装备良好,与日寇的机械化装备相距甚远,战士们的作战情绪十分低落。但是西北军有作战经验,只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,讲清中华民族所处的危难形势,在周口的国共力量是可以摒弃党派之争,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。因此为争取这支部队,党组织派张侠同其他三十几位党员,通过各种社会关系,进入骑兵旅工作。成立了支部,支书是汪治。张侠的任务是教文化课和教唱抗日歌曲,宣传抗战,积极在战士中发展共产党员,进行建党工作。

    1939年初,国民党检验团到该旅检查工作,检验团认为这支部队被赤化了,他们走后不久,就通知该旅调往晋东南,国民党认为这支部队不是嫡系,采用了调到敌后挤掉的阴谋。为了继续争取和保护这支部队,在十四旅被调遣时,张侠和孙敏、陈杰人同志参加了打前站任务。张侠父亲闻讯,乘火车追到渑池县,想见张侠一面,但是张侠等人已渡过黄河,没有追上,自此,自此父女二人再也没见过面。过黄河后,张侠等人白天休息,夜间行军,到晋城遇到敌机轰炸,张侠骑的白马被炸死了,张侠侥幸没被炸着。顺利完成了任务。后来国民党掀起了反共高潮,执行“防共、限共、溶共、反共”政策,张侠等人的活动受到严密监视,接触战士十分困难,在这种环境下,支部按照中央指示,决定除留汪治同志(公开党员)外,其他全部撤出。张侠同孙敏、陈杰人、孙敬毅等同志先后离开部队,于1939年4月到抗日军政大学五期学习,她们先到华北局,再由校长何长工,政治部主任黄欧东,设法送到了抗大驻地。张侠等同志撤离国民党骑兵十四旅后,十四旅在同我军的一次作战中,被打败,剩下一个步兵营和其他残兵败将,随张占魁逃往豫北。在这期间张侠认识了抗日儒将安征夫同志,并和他结为夫妇!

     安征夫,原名安文弗,1934年参加红四军,为躲避张国焘迫害改名安问卜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毛主席为他改名安征夫,是出色的抗战宣传鼓动家,八路军中擅长抗战思想政治工作的杰出抗日儒将,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优秀宣教领导,是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青年知识分子投笔从戎、抗日救亡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。1945年10月在攻打诸城战役中牺牲,年仅31岁,这位风华正茂的抗日儒将虽然离人民而去了,但他的抗战精神永远活在中国军民心中,滨海军民在江苏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里为他立起了纪念碑!

    安征夫烈士牺牲后,张侠将女儿寄养在山东莒县老百姓家,至今未找到。张侠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挺进东北,之后又打到海南岛。她先后曾任东北局组织干部、蔡畅秘书、第四野43军教育主任、组织科长。1949年张侠曾代表八路军参加亚澳国际妇女代表大会。转业后曾任中山大学人事主任、北京大学组织部长、国家政治系党总支书记、校工会副主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