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周口党史方志网官网!今天是:
当前位置:主页 > 道德名城 > 伏羲文化 > 正文

民间习俗—泥泥狗

〖发布时间:2024-06-07〗 〖字体:放大 正常 缩小 〖信息来源:周口党史方志网〗 〖打印本页〗

泥泥狗,又叫陵狗,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总称。泥泥狗的制作是民间艺人代代传承下来的,它用黏土捏制,全涂黑底,用红、黄、白、绿、粉红五色,绘以点线结构的图案,有楚漆器文化的格调,又像绳纹、方格纹、古陶器的画法。它造型古朴、神秘,似拙实巧,墨底彩绘,艳而不俗。每个泥泥狗都有孔可吹,音色独特。泥泥狗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,飞禽走兽无所不有,形体奇异,有九头鸟、人头狗、人面鱼、猴头燕、独角兽、四不像、草帽虎等抽象变形的泥泥狗多种生物复合体形象共300余种,据说每种形象都有它的神话来源。

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许多神兽都是原始部落的图腾,形形色色的泥泥狗是氏族部落图腾的反映,所以学者们称淮阳太昊陵泥泥狗是真图腾、活化石。太昊伏羲氏是中国发展畜牧业的始祖,狗是史前人类最初驯养的主要家畜,它善解人意,能帮人类照看畜群、为主人报警、为人守户,被人类作为一种镇物来崇拜。淮阳民间流传着“伏羲与盘瓠”的神话,大意是有狗称“五色犬”,被扣在金钟内,变成人首狗身现世,即伏羲氏也。所以当地人把泥泥狗看成可以消灾祛病、祭祀伏羲的圣物。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香客争相购买泥泥狗,以祈求人祖伏羲的庇护。2008年,淮阳县投入150万元,建设淮阳泥塑艺术馆,布置了淮阳泥泥狗展厅,保护和传承太昊陵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15年3月,淮阳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“中国泥彩塑(泥泥狗)之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