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周口党史方志网官网!今天是:
当前位置:主页 > 道德名城 > 姓氏文化 > 正文

起源于周口的姓氏

〖发布时间:2024-01-25〗 〖字体:放大 正常 缩小 〖信息来源:周口党史方志网〗 〖打印本页〗

周口市是华夏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,起源于周口以及历史郡望在周口的姓氏达130多个,这些姓氏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五大类:

(一)与伏羲氏有关的姓氏

史载伏羲生于成纪(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),建都于宛丘(今淮阳县),死后亦葬于宛丘。传说他因风而生,故为风姓。伏羲之后分衍出伏、羲、牺、庖、包、泡、宓、戏、袱、伏牺等姓,后由伏羲支裔部族分化出来的姓氏更多。按何光岳所考,在中华古今姓氏中,与伏羲有关的姓氏有:华胥氏、风胡氏、倔氏、讽氏、颛臾氏、颛氏、臾氏、昊氏、昊英氏、邮氏、吴氏、娲氏、汝氏、女氏、宿氏、缩氏、柏氏、柏侯氏、柏常氏、伯常氏、柏高氏、柏成氏、伯成氏、郝氏、郝骨氏、省氏、有巢氏、密须氏、须句氏、须氏、须卜氏、东方氏、东氏、东蒙氏、中央氏、中黄氏、毋氏、毋将氏、毋车氏、无怀氏、无戈氏、无氏、陈丰(峰)氏、秘氏、秘氏、秘邦氏、秘邗氏、秘刊氏、娥陵氏、尊卢氏、尊氏、縛氏、蹇氏、骞氏、春氏、沅氏、希氏、潜龙氏、朱襄氏、赫胥氏、赫氏等。

(二)直接起源于周口的姓氏

李姓始祖地为鹿邑县太清宫镇即老子(李耳)故里。李耳别字老聃,相传他的后裔还有聘姓。另有出自古国名或邑名的姓氏。境域古时的小诸侯国有项国(故城今在沈丘县)、厉国(又作濑,在今鹿邑县)、长国(长姓、张姓发源,在今鹿邑县)、顿国(北顿在今商水县,南顿在项城市)、戈国(故城在今太康县)、古国(故城在今鹿邑县)、养国(故城在今沈丘县)以及宛、虞(均在今淮阳县)等。虽为小国,但后裔均以国名为姓氏,世代传承,成为中华姓氏的重要成员。

(三)来源于周代陈国之姓

周武王灭商后,封舜帝后裔满于宛丘(今淮阳县)建立陈国,是周王朝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。陈国传20余世,历500多年,于公元前479年被楚国所灭。陈国灭亡后,其公族为纪念故国,纷纷以国名为姓。陈姓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五大姓,人口达7000万,多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。历史上由陈国衍生出来的姓氏甚多,除了由陈国开国君主胡公满直接传承下来的奶、胡、满、陈外,还有夏、田、孔、敬、庆、原、袁、爱、辕、滚、根、援、盎、仪、招、针、箴、恩、石、子石、献、子献、雏、来、宗、懿、舀、沮、子沮、子舆、子寤、鞅、子鞅、枋、子枋、穆、子穆、芒、子芒、禽、子禽、子梧、子尚、廪丘、颛孙、原仲、公良、斗门、偃师、司城、司徒、子仲、子宋、子夏、少西、胡非、沈陈等,共61姓。这些姓氏虽然有些已不再使用,或者已经改变成其他姓氏,但在历史上都曾有名人出现过。

(四)出自战国齐国(田齐)的姓氏

战国时期的田齐政权为陈国公子完的后裔所建。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为避难出奔齐国(姜姓),改称田氏。他的子孙后代事齐为臣,逐渐发展成为强宗大族,后来田氏执掌了齐国朝政,取代姜齐建立田齐政权,成为战国七雄之一。田齐王族分衍出许多姓氏,主要有王、孙、薛、姚、陆、文、车、法、穰、咸、尝、靖、单、赐、威、威王、第、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、第五、第六、第七、第八、庹、占、子占、舆、子舆、与、於陵、司马、五王、胡母、胡仰、母、纥干38姓。这些姓氏的起源地虽然不在周口境内,但都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,与陈氏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,统出自陈胡公之后。

(五)以郡望名著于天下并发祥于周口的姓氏

每个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郡号、堂号,也是各姓氏族源或祖根的标记。周口境内历史上有许多姓氏望族发祥于此,较著名的如阳夏(今太康县)谢氏、何氏、黄氏,汝南(今商水县)袁氏,长平(今西华县)殷氏,宛丘(今淮阳县)符氏,南顿(今项城市)应氏等。这些姓氏有些虽然不直接发源于境内,但其家族世代聚居于此,衍为豪门望族,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,周口也因此成为这些姓氏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。

起源自周口或郡望在周口的姓氏中不少已成为中华著姓,如张、李、王、陈、胡、田、孙、姚、夏、陆、袁、谢、薛、文等姓,均位列于时下中国人口最多的100大姓之中。


——摘自《周口市志》(2006-2015)